我们的视角

OUR VIEW

[天骥行观察]一间【土路】,了解外国人开在中国的别样民宿
日期:2020-08-24 15:16:50 点击次数:100
0
​说到民宿客栈,大多数人会联想到情怀、休闲、有故事的老板,憧憬起寻常日子中少有的生活——住在田园风景中,种花煮茶、下厨会友,坐看云卷云舒
的确,国人如此向往、外国人也一样。近10年,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开的民宿一直存在、发展并悄然圈着自己的“忠粉”,而国内休闲度假游市场的迅猛增长,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外民宿日渐被人们知悉、到访,与地方旅游互促互荣。
这些民宿和老外老板们:
  • 有的悄然生根中国、发展发扬出一种休闲经济模式,并壮大成连锁品牌、生意越做越大,成就了不菲的估值。如著名的莫干山【裸心谷】。

  • 有的致力于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地方生活,把民宿的经营与在地化糅合得有声有色,发展成一方乡党,并将在地方的各种互动和收获分享给民宿客人体验、不断推陈出新。如大理喜洲的【喜林苑】。

  • 有的则稍显默默无闻,自得其乐于慢工出细活,定居在中国的好山好水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之余兼顾民宿生意。如本文谈到的【土路客栈】(Tulu Cafe Lodge)——

 

01
 

始于情怀的【土路客栈】

 
和其它民宿客栈相比,Estelle女士的【土路客栈】给人最大的感觉:这里首先是她和两只大狗安闲生活的家,其次是招待四方来客停留短居的地方......


 

2020年7月初,天骥行团队考察滇藏线旅游产品期间,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拜访了一个在当地颇有名的民宿——Tulu Cafe Lodge 【土路客栈】
民宿老板是法国建筑师Estelle女士三、四十年前,她曾以法国建筑师的身份出差来云南,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民俗风物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年届退休时,她卖掉法国老家的资产,循着风景和兴趣,来到了奔子栏的这个藏式宅院,一租就是30年,有了现在的【土路客栈】。
据Estelle女士介绍,当时她租下的宅院非常破旧,建筑几乎是重新翻建的。几年来,她就那么一砖一瓦、花花草草地打理,成了现在的客栈并且,修葺工程至今仍未停止,待有钱有空了还会继续,让【土路】慢慢接近她心中想要的样子
 
我们知道,民宿客栈最大的魅力在于其非标准化。在评判硬件的尺短寸长之间,民宿老板的个人主张、建造/装饰风格乃至生活习惯,会给予民宿很深的烙印
【土路客栈】,就是这样一个很具个性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Estelle女士几年来用心打造的两大看点:
一是外国人眼中有趣的中式民俗文化;
一是以环保自然的态度打造逆人工感的建筑和环境。
 
02
 

【土路客栈】里呈现的文化

 
这里的布置、陈设,充分体现出一位法国人眼中的在地生活和审美尤其是她到处收集的、自己感到有趣且希望让客人们共赏的中式民俗文化......


 

今天的【土路】,里里外外都是Estelle女士可津津乐道的细节,包括她在中国收集的民间物件、艺术作品:

大到摆在一楼迎门墙面上、以邻居为模特的一位朋友画的大幅肖像画,小到花瓶、茶杯、灯饰和布帘。甚至曾经住过店的客人家小孩画的一幅涂鸦小纸,Estelle 也留着、钉在墙上,使房屋内的空间角落有趣、生动起来

听着Estella女士用“法式普通话“跟我们不停的介绍,我们一边在想:如果时间足够长,应该她都能说出关于每个物件、每件作品的很多小故事吧?

 


 

【土路客栈】现有五间客房对外经营在每间客房都以质朴、不事雕琢为风格的基础上,Estelle通过床品、挂画赋予每个房间各自的小主题,展示她眼中觉得有趣、好看的中式民俗文化,比如:

  • 红彤彤一张双喜毛毯铺就的喜庆,是外国人眼中经典的中国元素;

  • 白描佛像挂画配素色羊毛毡铺床,粗粝中传递着藏地生活的味道;

  • 天台大床房屋里挂着齐白石老人门生的画作,旧式梳妆台上摆放着民国时期的人物小照,表达了”这里是1900年代初期的中国“。

 

当然,尽管【土路】的装饰布置几乎全是中式民俗文化的物件,但最重要的场所之”魂“仍然在Estelle这位老板身上法式风味这也是客人感受【土路】的一大文化底色:

比如Estelle浓重老外口音的普通话,比如橱柜上满满摆着的Estelle自己种植采摘、自己制作的各式瓶瓶罐罐而且,据她介绍,有客人住店时,Estelle会有一项很重要(拿手)的工作——为客人做一顿法式晚餐,让客人在奔子栏这个古老的茶马古道藏地节点里,领略法式美食的魅力。

 

03
 

【土路客栈】中秉持的自然理念

 
作为一名专业建筑师,Estelle女士重修【土路客栈】时非常注重取材自然、取法自然,不惜因此使得房间的观感、功能显得素朴甚至简陋......
 

【土路客栈】与村子的出入干道隔着一条溪流,铺一条石板盖在溪流上为桥,植一丛浓郁的绿色盖着院墙口做门头。没有开扬的门面,院门也只是差不多一人高的铁栅栏与同村别家宅院那种高大气派的双开大铁门形成鲜明对比。

院门边不显眼的小小招牌,有人到访时听到狗叫才出来开门迎客的Estelle......,都有种内敛、素朴的氛围:对环境不喧嚣、不打扰,自然存在

而Estelle女士重修【土路客栈】的很多细节,也反映了这一理念:


 

交流中可以感受到,Estelle对【土路】的打理,源自于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自己的理想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村里的老百姓并没有不一样

她不大会因为这里是对外经营的、靠客人赚钱的,就额外多请个人来打扫、帮手,或因为客人的喜好去改变装饰风格什么的。而是有喜欢【土路】风格的客人就来住、不喜欢的也”随缘“。
对待生意挺”佛系“的Estelle女士,在建造【土路】时却是异常执着:践行自然环保以致于在她的坚持下,【土路客栈】恐怕是方圆十里八乡都难得一见的一件环保建筑作品
经Esetlle的指引和介绍,主要有:
 

【土路客栈】建造中的自然环保做法

传统土掌房结构保留了藏族土掌房完全用土做成的方式,墙是黏土砌成、屋顶也是泥土。每个房间都是原汁原味的土掌房结构。
土+麦秸作为屋内墙面材料是用当地的黏土和着麦秸刷成的,在三楼客厅门口的一面墙上,还有几块突起的土坯——这是Estelle建房时用来观察哪种材料比例更适合的实验田现在房间内的墙面,正是她想要的效果:自然透气保温,用手抹拭不会有一点灰尘。
杜绝化学制剂Estelle坚持“尽量不在这个空间里使用化学制剂”。房子在加固匡正木梁的时候,曾有当地师傅建议她为所有木制品刷一层清漆,都被她坚定拒绝了。现在,【土路】里所有的板壁、地板、楼梯都没有油漆。全屋除了房东过去在神龛上刷过、已显斑驳的油漆,几乎看不到现代装修材料的影子。
利用太阳能在墙体夯土中,Estelle加进了热水管、连接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供热。
干式厕所为了不污染门前的溪流,卫生间采用藏地传统的干式厕所。即,在三楼、房间外面突出一个“连天接地”的小房间,在木板上开个洞、上面是一把给如厕人坐的木椅子,洞对着地面一个放了木屑的坑,排泄物直接倾泻到这里、最终成为可用的有机肥料。
 
 
个性鲜明的【土路客栈】是Estelle女士的家、也渐渐成了村里的一张名片。践行的自然环保理念、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等等,对当地村民、到访游客默默产生着良性影响,并在与奔子栏藏民文化生活的交流、交融中,仍会继续互动、发酵,持久发散出富有生机的吸引力。
 
这样具有多元化属性和面向的特点,使得【土路客栈】更像是旅居市场上一个永远在自然生长的过程化产品、实验型作品虽然受众不一定广泛,但却对相当部分客人、尤其是欧美来客形成吸引力。
 
通过考察学习这一类民宿,可有管中窥豹的借鉴作用,观察当前中国休闲度假消费需求爆发、升级的大背景下,民宿建设、可持续性生长经营的多样性和市场可能性
咨询热线:0755-83588318
更多页面>>
[天骥行观察]一间【土路】,了解外国人开在中国的别样民宿
发布时间:2020-08-24 15:16:50
​说到民宿客栈,大多数人会联想到情怀、休闲、有故事的老板,憧憬起寻常日子中少有的生活——住在田园风景中,种花煮茶、下厨会友,坐看云卷云舒
的确,国人如此向往、外国人也一样。近10年,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开的民宿一直存在、发展并悄然圈着自己的“忠粉”,而国内休闲度假游市场的迅猛增长,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外民宿日渐被人们知悉、到访,与地方旅游互促互荣。
这些民宿和老外老板们:
  • 有的悄然生根中国、发展发扬出一种休闲经济模式,并壮大成连锁品牌、生意越做越大,成就了不菲的估值。如著名的莫干山【裸心谷】。

  • 有的致力于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地方生活,把民宿的经营与在地化糅合得有声有色,发展成一方乡党,并将在地方的各种互动和收获分享给民宿客人体验、不断推陈出新。如大理喜洲的【喜林苑】。

  • 有的则稍显默默无闻,自得其乐于慢工出细活,定居在中国的好山好水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之余兼顾民宿生意。如本文谈到的【土路客栈】(Tulu Cafe Lodge)——

 

01
 

始于情怀的【土路客栈】

 
和其它民宿客栈相比,Estelle女士的【土路客栈】给人最大的感觉:这里首先是她和两只大狗安闲生活的家,其次是招待四方来客停留短居的地方......


 

2020年7月初,天骥行团队考察滇藏线旅游产品期间,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拜访了一个在当地颇有名的民宿——Tulu Cafe Lodge 【土路客栈】
民宿老板是法国建筑师Estelle女士三、四十年前,她曾以法国建筑师的身份出差来云南,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民俗风物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年届退休时,她卖掉法国老家的资产,循着风景和兴趣,来到了奔子栏的这个藏式宅院,一租就是30年,有了现在的【土路客栈】。
据Estelle女士介绍,当时她租下的宅院非常破旧,建筑几乎是重新翻建的。几年来,她就那么一砖一瓦、花花草草地打理,成了现在的客栈并且,修葺工程至今仍未停止,待有钱有空了还会继续,让【土路】慢慢接近她心中想要的样子
 
我们知道,民宿客栈最大的魅力在于其非标准化。在评判硬件的尺短寸长之间,民宿老板的个人主张、建造/装饰风格乃至生活习惯,会给予民宿很深的烙印
【土路客栈】,就是这样一个很具个性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Estelle女士几年来用心打造的两大看点:
一是外国人眼中有趣的中式民俗文化;
一是以环保自然的态度打造逆人工感的建筑和环境。
 
02
 

【土路客栈】里呈现的文化

 
这里的布置、陈设,充分体现出一位法国人眼中的在地生活和审美尤其是她到处收集的、自己感到有趣且希望让客人们共赏的中式民俗文化......


 

今天的【土路】,里里外外都是Estelle女士可津津乐道的细节,包括她在中国收集的民间物件、艺术作品:

大到摆在一楼迎门墙面上、以邻居为模特的一位朋友画的大幅肖像画,小到花瓶、茶杯、灯饰和布帘。甚至曾经住过店的客人家小孩画的一幅涂鸦小纸,Estelle 也留着、钉在墙上,使房屋内的空间角落有趣、生动起来

听着Estella女士用“法式普通话“跟我们不停的介绍,我们一边在想:如果时间足够长,应该她都能说出关于每个物件、每件作品的很多小故事吧?

 


 

【土路客栈】现有五间客房对外经营在每间客房都以质朴、不事雕琢为风格的基础上,Estelle通过床品、挂画赋予每个房间各自的小主题,展示她眼中觉得有趣、好看的中式民俗文化,比如:

  • 红彤彤一张双喜毛毯铺就的喜庆,是外国人眼中经典的中国元素;

  • 白描佛像挂画配素色羊毛毡铺床,粗粝中传递着藏地生活的味道;

  • 天台大床房屋里挂着齐白石老人门生的画作,旧式梳妆台上摆放着民国时期的人物小照,表达了”这里是1900年代初期的中国“。

 

当然,尽管【土路】的装饰布置几乎全是中式民俗文化的物件,但最重要的场所之”魂“仍然在Estelle这位老板身上法式风味这也是客人感受【土路】的一大文化底色:

比如Estelle浓重老外口音的普通话,比如橱柜上满满摆着的Estelle自己种植采摘、自己制作的各式瓶瓶罐罐而且,据她介绍,有客人住店时,Estelle会有一项很重要(拿手)的工作——为客人做一顿法式晚餐,让客人在奔子栏这个古老的茶马古道藏地节点里,领略法式美食的魅力。

 

03
 

【土路客栈】中秉持的自然理念

 
作为一名专业建筑师,Estelle女士重修【土路客栈】时非常注重取材自然、取法自然,不惜因此使得房间的观感、功能显得素朴甚至简陋......
 

【土路客栈】与村子的出入干道隔着一条溪流,铺一条石板盖在溪流上为桥,植一丛浓郁的绿色盖着院墙口做门头。没有开扬的门面,院门也只是差不多一人高的铁栅栏与同村别家宅院那种高大气派的双开大铁门形成鲜明对比。

院门边不显眼的小小招牌,有人到访时听到狗叫才出来开门迎客的Estelle......,都有种内敛、素朴的氛围:对环境不喧嚣、不打扰,自然存在

而Estelle女士重修【土路客栈】的很多细节,也反映了这一理念:


 

交流中可以感受到,Estelle对【土路】的打理,源自于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自己的理想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村里的老百姓并没有不一样

她不大会因为这里是对外经营的、靠客人赚钱的,就额外多请个人来打扫、帮手,或因为客人的喜好去改变装饰风格什么的。而是有喜欢【土路】风格的客人就来住、不喜欢的也”随缘“。
对待生意挺”佛系“的Estelle女士,在建造【土路】时却是异常执着:践行自然环保以致于在她的坚持下,【土路客栈】恐怕是方圆十里八乡都难得一见的一件环保建筑作品
经Esetlle的指引和介绍,主要有:
 

【土路客栈】建造中的自然环保做法

传统土掌房结构保留了藏族土掌房完全用土做成的方式,墙是黏土砌成、屋顶也是泥土。每个房间都是原汁原味的土掌房结构。
土+麦秸作为屋内墙面材料是用当地的黏土和着麦秸刷成的,在三楼客厅门口的一面墙上,还有几块突起的土坯——这是Estelle建房时用来观察哪种材料比例更适合的实验田现在房间内的墙面,正是她想要的效果:自然透气保温,用手抹拭不会有一点灰尘。
杜绝化学制剂Estelle坚持“尽量不在这个空间里使用化学制剂”。房子在加固匡正木梁的时候,曾有当地师傅建议她为所有木制品刷一层清漆,都被她坚定拒绝了。现在,【土路】里所有的板壁、地板、楼梯都没有油漆。全屋除了房东过去在神龛上刷过、已显斑驳的油漆,几乎看不到现代装修材料的影子。
利用太阳能在墙体夯土中,Estelle加进了热水管、连接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供热。
干式厕所为了不污染门前的溪流,卫生间采用藏地传统的干式厕所。即,在三楼、房间外面突出一个“连天接地”的小房间,在木板上开个洞、上面是一把给如厕人坐的木椅子,洞对着地面一个放了木屑的坑,排泄物直接倾泻到这里、最终成为可用的有机肥料。
 
 
个性鲜明的【土路客栈】是Estelle女士的家、也渐渐成了村里的一张名片。践行的自然环保理念、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等等,对当地村民、到访游客默默产生着良性影响,并在与奔子栏藏民文化生活的交流、交融中,仍会继续互动、发酵,持久发散出富有生机的吸引力。
 
这样具有多元化属性和面向的特点,使得【土路客栈】更像是旅居市场上一个永远在自然生长的过程化产品、实验型作品虽然受众不一定广泛,但却对相当部分客人、尤其是欧美来客形成吸引力。
 
通过考察学习这一类民宿,可有管中窥豹的借鉴作用,观察当前中国休闲度假消费需求爆发、升级的大背景下,民宿建设、可持续性生长经营的多样性和市场可能性